皈依三宝
不想改变你的心 你的命运怎么能好呢?
发布时间:2016-05-31 来源: 作者:
不想改变你的心 你的命运怎么能好呢?

改变从内心开始

文:静波法师

当浴佛功德法会圆满成就的时候,我要说,促成圆满的因缘有我们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,还有我们的护法善信,他们做义工,甚至没有机会来浴佛,这就是为了成就别人,为了帮助别人。

我想说,刚才的浴佛,是通过浴佛改变我们自己,通过利益别人来成就自己,这是佛教的辩证法。《华严经》告诉我们若无众生即无如来可成,也就是通过外在改变我们的内在。如果仅仅走到太子像前,拿着小勺浇一下太子像,自己的内心不改变是没有用的。所以要通过外在浴佛改变我们内心的执著,焦虑。比如说贪心,瞋恨心,愚昧的心,我慢的心,我们怀疑的心,我们对事物看法不正确的心,都能够得到改变。

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,二千五百六十年前他诞生了。刚才我们唱诵的赞偈中有这样一段:“我今灌沐诸如来”,我今天沐浴一尊佛,其实等于沐浴了所有的佛。佛教中的“如来”就是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所以叫如来。有人说,我来了,我去了,对不起,那个来是一个相对的来,是一个缘起的来,不是固定的,一切都可以成为过去,即是不来也不去。“净智庄严功德海”,所谓净智,就是清净的智慧,这样的智慧才会有功德。因为智慧可以成就功德。我们今天很多人有福报,但不见得快乐,不见得有智慧。“五浊众生离尘垢”,五浊众生就是劫浊,见浊,烦恼浊,众生浊,命浊。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劫浊是属于时间,时间是不固定的。见浊,你的看法也是不固定的,不要自以为是。烦恼浊,你的烦恼也不是固定的,不要把烦恼当作烦恼去困扰。众生浊,众缘所生,每个人的因缘都不一样。

刚才我站在佛前,我看到所有浴佛者的行为五花八门,各不相同,有真正虔诚的,有投机取巧的,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。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众生相,众生是不固定的,我们允许他们这样。但是,学佛要改变自我,不能执著自我。命浊,就是我们的生命也是不固定的,我们都是路过的。

我想起唐代一位叫陈子昂的诗人,在他所作的诗《登幽州台歌》里有一句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,自己很孤独。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人生有什么意义,我觉得这值得思考。我们生命的价值,如果人是自私的,他一定是苦恼的;如果人是为更多人服务的,他一定是快乐的。

《华严经·普贤行愿品》告诉我们,作为佛教徒应该是这样的:“于诸病苦,为作良医。于暗夜者,为作光明。于失道者,示其正路。于贫乏者,令得伏藏。”什么意思?就是对待各种疾病的人,要给他们做良医。什么样的良医?精神上的导师,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佛法:第一个就是无常,变化。

第二个无我,我是主宰义,实在义。佛法告诉我们:没有主宰,没有实在。佛陀指天指地称雄,天上天下唯我独尊。什么意思?他只是告诉我们,只有佛陀能够看破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就是没有实在相,他才是英雄。我们被假相所困扰,我们才苦恼。所以我们才要把释迦牟尼的佛法传播开来,让更多的人去相信,受益,分享。

第三个涅槃。如果你明白无常,明白无我,你就没有时间烦恼,没有时间去计较。

佛教讲,我们不怕死,我们不怕活着,我们不怕烦恼,我们不怕主宰。不怕死的人会死得慢一点,不怕死的人会死去活来。但是,死去活来的质量要看你现在,你现在活得不好,将来也不会好。不怕死的人会解脱自在,会真正地从生命的困扰中走出来。不怕活着,活着才有机会,活着要有质量,不能白活,要利益更多的人,利益社会,不怕烦恼。

佛菩萨是坐莲台的,莲台的下面是污泥浊水,泥代表有,水代表空。你既不能执著有,你也不能执著空。执著有的人,你会苦恼。执著空的人,你会胡作非为,这些都是不可以的。我们不怕主宰,因为法无定法,定法不是佛法。佛法告诉我们自作自受。佛教不相信有救世主,自己决定你自己。但是,我们很少有人自己决定自己。所以你跟佛学了,你就自信了,你就不自卑了,你也不自负了,你也不骄傲了,也会谦卑,也会不把自己当回事。你会正常,你会该干什么干什么。

同时,你会遵守规则,比如法律,比如道德,比如佛教的三皈依。当你会真的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你也获得自在。所以“于暗夜者,为作光明。”在漆黑的夜晚,你要给别人信心。“于贫乏者,令得伏藏。”为什么我们贫穷?除了懒,就是笨,还有就是没有智慧,不敢担当。所有你现在要马上行动,你帮助别人,成就的是自己。我们都是人生的过客,我们希望每一个过客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。如果我们可爱了,别人才爱我们。如果我们不可爱了,别人不会爱我们。

不想改变你的心 你的命运怎么能好呢?

太子像(资料图)

在二千五百六十年前这一天,释迦牟尼他诞生了。“释迦”翻译过来就是能仁。能仁就是为更多的人去着想,不是为了自己利益。今天浴佛之后,回到生活中你还自私自利,你的命运会好吗?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“牟尼”是寂寞,寂寞是一种超越,是一种转化。大家都知道,佛教讲吉祥如意,吉祥如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遇到事情学会转移,学会拐弯,学会回头,它代表智慧,它也代表一种拥有智慧的能力——就是你只有不钻牛角尖儿,你的命运才改变,你的身体才健康。

在《西江月》里面有这样一首词:“法法法元无法,空空空亦非空。静喧语默本来同,梦里何曾说梦。”

什么意思?我们所说的法,各种各样的法,包括佛法、世间法,各种各样的规则,本来没有固定的,它们都是动态的。就像法律,有人犯法,才要制定,才要去惩戒他。你说它是定的吗?不是固定的。就如同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,如果你不遵守,你就容易受到伤害;你遵守了,就会保护你。

“空空空亦非空”。我们说什么都是假的,什么都是空的,但又不是断灭的。因此你要负责任,你要去担当。“静喧语默本来同”,就是你安静,你喧嚣,你说话,你不说话,本来是平等的,我们看到的表面是不平等的,你要看到本质,本来是平等的。“梦里何曾说梦”,就是你都在做梦,都觉得这不是梦,这是真的,所以你就认认真真的烦恼。我也告诉诸位,佛法的认真是什么?认识事物的真相——没有真相。

释迦牟尼佛诞生了,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就是无常、无我、解脱。

我们怎么办?我们要脱胎换骨,我们要洗心革面,我们要回心转意,我们要重新做人,我们要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我们要慈悲,不忍众生苦,我们要智慧,不忍圣教衰。我们要担当,我们要负责任。我们只有可爱了,别人才爱我们。

我们怎么办?我们要把握当下,本地风光。时不我待,生命不会永远,不会永恒,它就是一个过程,它是脆弱的。把脆弱的生命丰富起来,拥有智慧,才会无所畏惧,才会真正的做到你的心里面是快乐的,是自在的。面对现实,佛教徒应该是:“道人若要寻归路”,你要想寻找一条回家的路,“但向尘中了自心”,就是帮助别人,成就自己;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;帮助别人,才能证明自己是佛教徒。否则,我想说的是佛教徒现在很多,但是,我看好像有许许多多山寨的,不是合格的。至少三皈依不知道,三法印不明白,道德修养还有待于提高。

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共勉,一起来改变。也就是慢慢的让我们更加可爱,让佛教徒在社会中做道德的楷模,做和谐的模范、